青春期的初中孩子,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,同时学习压力、同伴关系和家庭期待不断叠加,容易出现厌学情绪。面对孩子的不愿学习,许多家长习惯讲大道理:“学习很重要”、“不努力会没出息”,但这种方式往往收效甚微,甚至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教育专家指出:
讲大道理只能唤起孩子理性认知,却无法触动他们的情感和行动。
家长需要结合具体可操作的方法,帮助孩子重建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。
在制定干预方法之前,家长应先理解孩子厌学的深层原因,才能对症下药:
1.学习压力过大
作业量大、成绩焦虑、升学压力,容易让孩子感到无力。
2.兴趣与课程脱节
孩子对学科缺乏兴趣或无法理解学习意义,导致注意力分散。
3.自我认知困扰
孩子可能自卑、缺乏成就感或与同伴比较心理强烈。
4.家庭和社交环境因素
高压教育、情绪化批评或同伴关系不良,都会加重厌学行为。
了解这些原因,有助于家长选择更具体、可操作的干预方式,而不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。
将大目标拆分为可实现的小目标,例如每天完成一章课本或一套练习题;
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,让孩子感受到进步和成就感。
示例方法: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,给予口头表扬或贴纸、积分奖励,强化正向行为。
将学习内容与孩子兴趣结合,例如通过实验、绘图、音乐或游戏化方式理解知识;
兴趣驱动能有效提高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愿。
帮助孩子制定每日学习计划,采用“25分钟集中学习+5分钟休息”的方法;
番茄工作法减少拖延,逐步恢复学习节奏和专注力。
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学习、阅读或做题,形成陪伴和示范作用;
通过“陪伴而非监督”,减少对孩子的压力感。
通过设定合理奖励,如完成目标后允许参与兴趣活动或休闲娱乐;
奖励应适度,重点在于强化自律和学习习惯,而非单纯物质诱导。
鼓励孩子表达学习压力和挫败感,家长用共情语言回应;
教孩子运用深呼吸、运动或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。
鼓励孩子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,通过讨论、讲解和互助提升学习兴趣;
小组学习增加互动和社交认可感,减轻孤独感和厌学情绪。
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,如数学计算结合生活购物,物理知识结合生活现象;
让孩子体验“学习能解决问题”的价值感,从而激发学习动机。
1.避免过度说教与惩罚
讲大道理可能引发逆反心理,惩罚可能导致逃避;
家长应以理解和引导为主,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。
2.循序渐进与灵活调整
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需要时间培养,不能期望立竿见影;
根据孩子反馈调整方法,保持耐心和稳定性。
3.家校协作
家长与班主任、心理老师沟通,了解孩子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;
家校联合制定策略,形成一致的教育和引导氛围。
青春期孩子厌学是心理发展、学习压力和行为习惯交织的结果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家长:
除了讲大道理,建立小目标、兴趣导向、陪伴学习、正向激励、心理疏导和实践应用等具体方法,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重建学习兴趣。
家长耐心、理解与科学引导,是青春期孩子逐步恢复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