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转折点,但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、家庭关系或自我认同问题,出现厌学情绪。更严重的是,长期厌学不仅影响学业,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:不愿与同学交往、拒绝集体活动,甚至沉迷网络或完全封闭自己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常常焦虑无助,甚至采取“强制送学”或“严厉指责”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结合多年青少年心理干预经验,提出以下科学应对策略。
许多家长把孩子厌学归结为“懒”“不懂事”,其实背后可能隐藏多重原因:
学业压力过大:考试焦虑、自我效能感低下。
亲子关系紧张:缺乏理解,沟通以批评和命令为主。
人际冲突或校园压力:被孤立、遭遇校园欺凌。
心理问题:焦虑、抑郁倾向未被及时发现。
这些因素交织,使孩子陷入恶性循环:学习困难 → 厌学 → 逃避社交 → 自信进一步下降。
家长需要警惕以下表现:
孩子拒绝参加集体活动,刻意回避同学。
长时间宅家,不愿外出,情绪低落。
依赖网络社交或沉迷游戏替代现实交往。
与家人沟通减少,甚至完全沉默。
如果这些行为持续两周以上,且伴随明显情绪波动,说明问题已不只是“简单厌学”,而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,需要及时干预。
责骂、威胁只会让孩子更加封闭。家长要做到:
倾听而非审问:让孩子表达真实感受,避免打断。
共情回应:“我能理解你现在觉得学习很有压力,这很正常。”
避免标签化语言,如“你不努力”“你太任性”。
将目标分解为小任务,让孩子体验“可达成”的成就感。
适度减轻学业负担,鼓励兴趣发展,帮助找到“擅长领域”。
引导孩子从小范围社交开始,如与一两位信任的朋友互动。
家长可陪伴式参与,通过运动、兴趣班等方式,逐步恢复社交信心。
如果孩子长期封闭,情绪低落或出现自伤、自暴行为,应立即求助专业机构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拥有心理疏导+行为干预+家庭教育指导的综合方案,通过专业测评、认知行为疗法、团体辅导,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平衡,改善社交能力,重拾学习动力。
厌学不仅是学业问题,更是心理和社交信号。家长唯有理解、耐心、科学引导,才能让孩子走出“厌学—社交障碍”的困境,重获自信,融入集体,迎接青春的美好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