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中阶段,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,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、自我意识强,同时又面临着学业压力、升学焦虑和人际矛盾。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孩子厌学不愿上学,整日待在家中沉迷于游戏,昼夜颠倒,甚至与家长沟通困难。
面对这种状况,很多家长焦虑万分,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各位家长:此时最重要的不是“强制戒游戏”或“逼孩子学习”,而是要重新建立孩子的生活秩序与心理平衡。科学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,是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、重新找回学习动力的第一步。
在处理问题前,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为何会沉迷于游戏并拒绝学习。很多看似“懒散”的行为,其实是心理压力、情绪逃避或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。
当孩子在学习中屡受挫折、感到无力或缺乏成就感时,游戏中的即时反馈和成就系统,能迅速带来满足感,成为他们逃避压力的出口。
家长若经常以批评、比较或控制的方式沟通,孩子容易封闭自己。游戏则成为他们获取掌控感和自我空间的方式。
许多厌学的高中生并非真的“不想学习”,而是看不到意义和方向。当学习失去了目标,娱乐自然占据了全部生活。
因此,家长要从“理解孩子”出发,才能科学地制定作息计划,而不是单纯以“管控”为目的。
一个好的作息计划,不是“逼迫”出来的,而是孩子“参与制定”的。
只有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信任,计划才能被长期执行。
家长不要急于制定规则。
先花几天时间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,比如一起吃饭、聊兴趣、听他讲游戏内容,慢慢恢复亲子互动。
作息时间表不要由家长单方面规定。可以邀请孩子一起讨论:
游戏时间可以安排在哪个时段?
学习时间、休息时间如何分配?
奖惩机制由谁监督?
这种参与感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自觉遵守。
刚开始不宜要求孩子立刻全日学习。可以先制定**“逐步调整”**计划:
第一周先控制游戏时间,第二周恢复早起,第三周增加学习内容……
循序渐进,效果更稳固。
一个合理的作息计划应当兼顾三个方面:规律生活 + 学习安排 + 适度娱乐。
以下是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建议的结构原则,可供家长参考:
每天早上7点前起床,晚上10点半左右睡觉;
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通宵打游戏;
醒来后先进行晨间运动或简单家务,帮助大脑清醒。
规律的睡眠是恢复专注力的基础。
上午安排两小时复习基础科目(可分段进行);
下午安排一小时阅读或兴趣学习;
晚间复盘总结,避免死记硬背。
重点不是“多学”,而是“学得进去”,逐步恢复学习习惯。
完全禁止游戏往往会引发反抗心理。
可以规定:
每天最多玩游戏1小时;
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娱乐;
每周末可适度增加游戏时间作为奖励。
这种“有条件的自由”,能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。
每天保持至少30分钟运动,如跑步、篮球、骑行等,帮助释放多余能量;
同时鼓励孩子与朋友、家人交流,减少孤立感。
家长应扮演“陪伴者”角色,而非“警察”。
与其冷冰冰监督,不如温和提醒,比如一起学习、共同复盘时间分配。
比起惩罚,更有效的方法是奖励。
孩子按计划完成任务,可以获得额外休息时间、周末外出活动等积极反馈。
计划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执行。
如果孩子偶尔打破规则,不必大动肝火,而是帮助他反思原因,继续执行。
每隔一到两周,与孩子一起评估执行情况:
哪些时间安排合理?
哪些部分需要改进?
是否感到压力或成就感?
持续的互动比一纸“规定表”更能巩固习惯。
若孩子长期厌学、沉迷网络、情绪低落,甚至拒绝与家长沟通,可能已经出现心理层面的倦怠或逃避反应。
此时,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1.心理辅导: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孩子释放压力,重建自信;
2.教育干预:通过特训学校或专业机构,让孩子在集体氛围中重新建立学习动力;
3.家校合作: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保持沟通,共同制定可行的重返校园计划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指出,许多厌学孩子在得到专业引导与规律生活后,逐渐恢复了积极状态和学习兴趣。
高中孩子厌学、沉迷游戏的背后,不仅是学习问题,更是心理、情绪与家庭互动的问题。
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,不仅能帮助孩子重新找回生活节奏,更是父母与孩子重建信任关系的重要契机。
家长要记住:
作息计划不是控制,而是陪伴;不是约束,而是引导。
只有在尊重、理解与合作的基础上,孩子才能真正从游戏世界回归现实生活,重新找回属于青春的方向与热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