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关键期,孩子在心理发展和自我意识上迅速成长。此时,部分孩子可能因学习压力或学业不顺对老师产生意见,进而加剧厌学情绪。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,常常陷入两难:是先调解师生关系,还是先教育孩子调整态度?
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实践中,我们发现,优先调解师生关系,同时辅以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,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学习态度,缓解厌学情绪,并建立良好的学校适应能力。
1.认知偏差
厌学孩子容易将学习挫折归因于老师,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或要求过高;
这种认知偏差会加深负面情绪,形成对抗心理。
2.情绪易波动
对老师的意见往往伴随焦虑、愤怒或委屈感;
情绪未得到疏导时,容易迁怒学习本身,导致学业进一步下降。
3.行为表现
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作业敷衍或逃避;
与老师发生冲突,拒绝沟通和配合;
学习态度消极,厌学行为可能蔓延到其他学科或生活领域。
1.修复学习环境
师生关系紧张会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和学习效率;
先调解师生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支持与理解,降低抵触情绪。
2.缓解负面认知
通过教师和调解者的沟通,纠正孩子对老师的片面看法;
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教育意图与教学方式,减少误解。
3.为教育孩子创造条件
修复师生关系后,孩子更容易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;
教育孩子调整态度和行为的效果更显著。
分析孩子厌学及对老师意见的心理原因,如压力、挫败感或自尊心;
教授情绪调节与冲突解决技巧,帮助孩子理性面对学习困难和师生冲突;
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对老师的抵触情绪,为学习恢复做好准备。
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困扰,达成共识;
通过面对面交流或班主任调解,让孩子表达意见并获得回应;
建立正向互动机制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。
家长在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,避免单纯批评或强制教育;
与孩子讨论学习态度和情绪管理,让孩子参与解决方案制定;
强化正向行为和责任意识,而非仅关注成绩。
针对厌学学科或薄弱环节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;
将兴趣融入学习,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;
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目标达成,增强成就感,改善厌学态度。
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,我们采用“心理辅导+调解师生关系+家庭教育+兴趣引导+学习规划”模式:
1.心理辅导:疏导负面情绪,提升情绪管理能力;
2.调解师生关系:修复孩子与教师的互动环境,减少抵触心理;
3.家庭教育:共情沟通,帮助孩子理解学习责任与行为后果;
4.兴趣引导:结合学科内容与兴趣活动,提高学习动力;
5.学习规划:制定阶段性目标,逐步弥补学习薄弱环节。
实践表明,这种综合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初中孩子厌学情绪,改善师生关系,提升学业参与度和心理健康,同时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合力。
初中孩子厌学并对老师有意见时,家长应遵循优先调解师生关系、心理疏导、家庭教育与兴趣引导结合的原则:
1.心理辅导:疏导负面情绪,提升自我认知与情绪调控能力;
2.调解师生关系:修复师生互动,缓解学习环境压力;
3.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:共情理解,协商解决方案,强化责任意识;
4.兴趣引导与学习规划:增强学习动力,逐步弥补学业薄弱环节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坚信,通过科学干预和多方协作,初中孩子不仅能够恢复学习兴趣,还能改善师生关系,提升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,为青春期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