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是孩子心理与行为最容易出现波动的阶段。近年来,不少家长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高中孩子叛逆离家打工,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或追求所谓的“独立”。当家长费尽周折找到孩子时,常常面临一个两难选择:是立即劝回继续学习,还是让孩子“吃吃苦”后再回头?
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教育实践中,我们发现:劝回和吃苦并不是对立的选择,而是需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家庭教育方式,科学安排次序与方法。
1.独立意识觉醒
孩子渴望通过打工来证明自己“长大了”,摆脱父母的控制。
2.学习压力或厌学情绪
部分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、考试压力过大,选择逃避校园环境。
3.家庭冲突
亲子矛盾激烈时,离家打工成了孩子反抗父母的一种方式。
4.对社会的幻想
孩子缺乏社会经验,往往被“轻松赚钱”的表象吸引,对现实艰辛认识不足。
✅ 优点:
避免孩子陷入危险环境(被骗、受伤或误入歧途);
及时中断错误选择,减少学业中断风险。
❌ 缺点:
孩子可能觉得“被剥夺选择权”,叛逆心理更强;
如果沟通方式不当,会导致再次离家。
✅ 优点:
现实社会的辛苦体验能打破孩子的幻想;
有助于增强责任感和对父母辛劳的理解。
❌ 缺点:
孩子可能遭遇不安全因素(被骗、遭受侵害);
如果缺乏及时引导,可能产生消极自我认知,甚至放弃学习。
在实际操作中,家长找到孩子后,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:
1.先确保安全与劝回
无论孩子多么坚持“打工独立”,家长首先要劝回,避免其长期暴露在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。
可以通过亲子沟通表达担忧,而不是简单命令。
2.引导而非否定
承认孩子追求独立的合理性:“你想自己挣钱,这是责任感的表现”;
但同时指出现实差距:“学习是为了让你以后能有更多选择,而不是困在低薪工作中。”
3.适度安排“吃苦体验”
在安全环境下,可以让孩子参与假期兼职或家务劳动;
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理解劳动的辛苦,激发重新投入学习的动力。
4.结合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
如孩子因厌学或情绪困扰离家,应及时寻求心理辅导,帮助其调整心态;
家长也要反思沟通方式,避免单纯压制和指责。
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,我们总结出一套有效干预模式:
1.紧急干预:帮助家长第一时间安全找到离家孩子;
2.心理疏导:针对叛逆情绪和厌学心理,开展一对一辅导;
3.家庭教育指导:引导父母用尊重和理解替代单纯的命令;
4.责任体验教育:在可控环境中,让孩子通过劳动体会责任与自立的意义;
5.学习动力重建:通过兴趣激发与正向鼓励,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学习轨道。
面对高中孩子叛逆离家打工的情况,家长既不能一味强硬把孩子拖回家,也不能放任其在社会中盲目“吃苦”。正确的做法是:
先安全劝回,再适度体验;
先心理疏导,再教育引导;
先修复关系,再强化责任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:叛逆离家不是孩子“坏”的表现,而是他们用错误方式表达独立需求。家长的科学引导,才是帮助孩子走回正轨、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