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青春期男孩被“丧文化”内容吸引,长时间沉浸于消极、逃避现实的短视频中。这种虚拟快感虽能短暂缓解压力,却可能影响学业、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家长:用现实成就感对冲虚拟快感,科学引导孩子建立积极心态,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。
青少年在学业、人际关系或家庭矛盾中感到焦虑
“丧文化”短视频通过夸张的消极叙事提供心理宣泄空间
点赞、评论和短视频算法推送让沉浸体验更强
短时间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容易形成依赖
看到同龄人或偶像分享“丧文化”,产生情绪共鸣
通过模仿行为寻求社交认同
1.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刷“丧文化”视频
2.对生活、学业、未来表现出过度消极态度
3.与家人沟通减少,情绪依赖短视频调节
4.兴趣和社交活动明显减少
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、兴趣或生活中的努力
以具体语言表扬,让孩子体验真实的成就感
分解学业或兴趣任务,让孩子完成后获得即时反馈
鼓励孩子记录进步,建立正向循环
体育、艺术、科技等实践活动能提供真实掌控感
通过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增强自我价值认同
限制短视频使用时间,鼓励优质内容选择
与孩子一起讨论视频内容,引导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
教孩子表达负面情绪,避免仅依赖虚拟快感调节
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,帮助孩子重建积极心态
1.避免直接批评或强制禁用短视频,容易引发逆反
2.多关注孩子心理需求,而非单纯行为控制
3.与孩子共同参与兴趣活动,提供现实成就体验
4.保持耐心和一致性,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正向习惯
青春期男孩沉迷短视频“丧文化”,往往是压力与逃避心理的表现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家长:关注孩子真实努力,营造现实成就感,建立积极兴趣和社交体验,是帮助孩子对冲虚拟快感、走出消极情绪的关键。通过科学引导与耐心陪伴,孩子能够学会以现实行动提升自我价值,逐步摆脱对“丧文化”的过度依赖。